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全世界还没有不收费的用餐
——从兔费app兔费揣摩讨兔费app品牌的创收方法故障
——这都是这个用户给我时候一家发帖的回应:
“哈哈 我们都在用QQ,有多少人去实质性的感谢过腾讯呢?
我们用百度、谷歌、联众,又有多少人去交费养活他们呢?
还有网易、新华等等……他们的记者也不需要看新闻的人支付稿费!”
以上说的大多是企业单位,并非政府机关单位。从另一个角度看,有没有一个优秀的软件是靠收费做大的呢?几乎100%的优秀软件都是免费提供使用。还是那句话,中国软件崇尚免费和开源。有了市场,不怕没有赚钱的机会。
其实,我也只能在内心感谢动易。特别感谢鸿雁等一批为动易培育市场的老师!但动易的市场观念确实有问题,凭dedecms的几个人,哪里可能是动易的对手呀!”
“这世界无免弗的用餐,动易假若只朝向个移动用户免弗展示各式各样用途,在现今的中华基本国情下,能有很多个工资效益,无工资效益,动易能走多远?请大众设深陷地替动易仔细说一说,替那些免弗展示CMS等类产品的软件软件厂家们仔细说一说,行吗?我们在免弗用这么多软件的时分,有很多个人是这爱的感谢的话过这么多厂家,而都是理所或许的看做免弗是是的?”
这位网友如果不是别有用心,那么就是看问题过于表面了。
为了让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免费这一命题,我把我对软件涉及免费与盈利模式等问题的一些思考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有了市场就有了赚钱的机会,没错,但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这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有能力抓住赚钱的机会,并且必须坚持到花开结果的那一天,否则你就只能成为先烈,成为“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前浪”。我们现在只看到了成功企业的光鲜,但你有没有看到,他们的背后其实是一大堆竞争对手的尸骨?2000年前后的大批与新浪/网易/搜狐竞争的门户网站都相继倒下去,现在还有几个人记得中华网/TOM等网站?2003年左右一大堆和阿里巴巴相仿的企业如今尸骨无存;2006年时N多的WEB2.0网站现在还剩下几个?2007年时大热的视频网站如今又还有几个?时下正在大热的SNS等网站,不知道几年后又还会剩下几个?现在的视频网站和一些SNS网站的市场规模够大了吧,可又有几个是真正实现盈利了的?他们还要多久才能坚持到规模盈利的那一天?
所以,并不是有了市场就可以赚钱,还必须要有良好的盈利模式才行。所谓盈利模式,其实就是考虑清楚谁是用户,谁是客户,然后想尽各种方法面向客户收费(当然要让客户愿意付费才行)。
那么,互联网或者软件企业的盈利模式都有哪些?
不外乎二者:指向于粉丝收費和指向于宣传主收費。先来看面向广告主收费的典型互联网企业:
对于百度、谷歌来说,他们的客户是谁,是搜索用户还是广告主?答案当然是广告主。如果没有广大中小企业做广告,他们能活到今天?他们的免费是针对最终搜索用户,而不是广告主。你叫他面向广告主来免费试试?对于他们来说,搜索用户越多,广告才越有价值。
同样的,新浪/网易/凤凰网/腾讯的QQ门户等新闻门户网站也是靠广告来盈利的。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最终消费者数量多少是他们与广告主谈判的筹码,所以最终消费者越多越好。
再看面向会员收费的典型互联网企业和网游企业:
腾讯的会员收入占了总收入的60%还多,如果你让腾讯把所有针对会员的服务都免费提供,腾讯还会不会有今天?
阿里巴巴的收入也基本上来自付费的“中国供应商”和“诚信通”会员费。
同样的,网游现在大部分也都是用户可以免费玩的,但他们都有游戏道具收费的盈利模式来支撑,并且盈利都是以亿为单位的。
以上这些企业的收费模式实际上是针对大量用户中的小数用户来提供一些“特别的服务”来收费,但这些服务其实并不是狭义上的那种技术支持服务。
再说面向广告主收费的部分软件企业:
奇虎360,他是免费的,但你知道他的盈利模式吗?仍然是广告,他的软件推荐名单就是广告位。但360直至现在还没有真正盈利。
FireFox,免费的,但他是通过为Google带去流量,由Google付费给他而盈利的。
还有各种播放器软件,对于用户来说,都是免费的,但仍是靠广告盈利。
以上这些软件的特点是,都属于桌面软件。
面向用户收费的软件企业:
这个不用一一列举了,99%以上的软件企业都是面向用户收费的。包括很多人以为是免费的Linux厂商,如Redhat,也是面向个人免费但面向企业收费的;而Office/Photoshop等软件则无论面向个人还是企业都是收费的。
然而,如何区分免费用户和收费用户呢?
这几年来,动易风风雨雨了三条路线图: 1、一会开使,动易走的是“共享app图片软件”的交通路线:带来了其中一个功用相对而言较小的不要钱固件游戏的版本,也带来了多功用的行业固件游戏的版本,但不辨认大家群,即不同自身/有限公司企业/镇相关部门/高校等大家性质,大家察觉不要钱版中的功用不够了时只能订购行业固件游戏的版本。而彼年动易也无此工作能力介入手术镇相关部门机构,当即的镇相关部门机构常见上是被本地化的搭建网站有限公司合理利用近水楼台的相互关系夺得了,但其实用的CMS物品却常见上是动易也许的这类物品。2、后来有同类公司提出了一个非常忽悠人的“软件免费,服务收费”的模式,即针对个人非商业使用免费,其他类型的客户或者个人非商业使用都需要付费,对外宣传却是“软件免费,服务收费”。
本来这是一个放在互联网企业的良好模式,但对于软件企业来说,注定是一条很难行得通的路(具体分析详见我几年前的文章《“软件免费,服务收费”此路不通?》——//youwuye.com/Item/2321.aspx)。而这几年来动易和其他同类CMS企业的的情况也逐渐验证了我当时的结论。现在,大多的CMS厂商都是采取授权和服务并行的模式,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3、也曾经有人和我提到另外一种盈利模式,那就是CMS产品本身免费,另外提供付费的主机、广告联盟等增值服务,通过后者来盈利,即通过增值服务盈利的方式。但我们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这其实也是一条不现实的路。
先说主机产品,同样的主机产品,CMS厂商来运营的成本并不会比其他主机商的成本来得低,如果再算上CMS的研发成本,势必要比其他主机商卖得贵才能盈利。但用户为什么非要买你的主机呢?我用你的CMS加上其他主机商的主机也完全可以啊。所以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再来看广告联盟,同样的道理,用户选择广告联盟并不会重点关注其是不是CMS厂商运营的,而是关注提成比率等广告联盟的核心参数。CMS开发商来运营广告联盟,除了广告联盟平台的研发成本、运营和推广成本外,CMS的研发成本仍然无法转嫁到联盟平台上。最后总结一点就是,CMS厂商很难把CMS用户低成本或无成本地迁移到新的增值服务中(又或许是我还没有找到这样的增值服务吧)。
看到这里,估计有人会有疑义了:那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为什么可以把“软件免费,服务收费”模式做得那么好?
问这个问题的人应该对CMS行业与阿里巴巴/腾讯的区别还不是非常清楚。
CMS行业的收费模式和阿里巴巴等企业是完全不同的。阿里巴巴虽然也有免费会员和收费会员之分,但阿里巴巴销售给收费会员的不是通常意义的软件技术支持,而是“中国供应商”和“诚信通”这样的服务产品,说白了就是更高级的会员资格(见)。这些产品中都包含了类似企业建站这样的产品(阿里旺铺),由于所有程序和数据都在阿里巴巴自己的服务器上,所以阿里巴巴对此可以完全掌控,客户付费与否,阿里巴巴能完全掌握,因此阿里巴巴不存在盗版用户一说。而CMS是常规意义上的软件系统,是放在用户网站上的,程序和数据是由用户自己掌控的,这样盗版问题便始终困扰着CMS厂商。同样,我们看到腾讯所销售的也是会员资格、QQ秀等与软件本身没有太大关系的增值服务,而不是提供软件本身的技术支持服务。因此,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采取的并非真正的“软件免费,服务收费”模式。这些服务的一个特点就是服务成本不会随着客户数量的增多而同步增多,相反成本基本上是固定的,客户增长再多,成本也不会增加多少。而CMS企业目前提供的基本上都是基于软件本身的服务,这样势必只能赚一些辛苦费,多增加一个客户,势必要同步付出相应的努力。这就是软件企业的固有缺陷,是软件企业始终不能像互联网企业那样能迅速做大规模的原因。这就是腾讯一个季度的收入就有接近30亿元,盈利更加夸张的有10几个亿元(见),而用友/金蝶一年的销售额也不过才10几个亿的根本原因(见)。
软件企业要么只能踏踏实实的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去做,只能稳定的慢慢发展,永远不可能出现像腾讯这样2、3年时间就能做到几十亿上百亿销售收入的情况。所以风险投资也很少关注到这个行业。要么考虑转型。然后转型真的是哪么容易?
如果您有兴趣,请看我的后续文章《CMS业之围城——兼评动网的出逃与CMSTOP的加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